人们常说,要把企业做强做大,必须加法不辍。可事实未必一定如此,有人就认为办好企业就应该不断地做减法。上海长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迅就是在十多年的创业中形成并坚持这样观点的一个人。事实证明他的观点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是行得通的。
喜 遇 贵 人
就因为还在国有企业上班时,一家在长宁区的客户的一句话:你完全可以自己出来开公司,长宁就有专门的软件园供你发展。杨迅自己也觉得应该并且也想一试,三思后,杨迅就从一家做软件的企业下海来到了长宁创业。从此,他的企业与长宁结下了缘。以至,若干年后,把自己幸福的小家也从杨浦区搬到了长宁区。
杨迅在创业的几个重要阶段,多次得到长宁的贵人相助。他在心底里感谢长宁。
1996年公司开张了,三个人,9万元起家,标准的微小企业,主要业务就是代理销售财务软件。开业不久,长宁区一家运输公司近10万元的定单就落在了他身上。事后,杨迅了解到,这家公司把这笔定单给他们,一是看着他们创业初期特别不容易,二是看到他们的诚信态度和服务水平(当时使用财务软件的企业不多,会的人也不多,杨迅就上门义务指导)。杨迅自己也总结出其中的原因:因为以前的工作经历,深知销售这一行价格是个重要方面,但很多时候更重要的是服务态度和水平。那么多软件商可供选择,凭什么别人就一定要买你的呢?所以,他就以精湛的技术水平,诚信的销售态度,合理的市场价格,24小时随叫随到的服务特点来确定自己的销售策略,让别人愿意买自己的产品。果然,一炮打响。
杨迅把这家公司记为自己创业路上的第一个贵人。尽管这家公司现在已不复存在。
好事传千里。不久,长宁区另一教育单位找上门来,一下子就订购一百多套财务软件,把杨迅惊喜得在心里连问自己这是不是真的。杨迅把这家单位记为第二个贵人,也是这第二个贵人,使长智公司收获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第一次做减法
光阴似箭,一晃5年过去了,尽管期间也出现过银行帐上只剩几百元和三个创始人月工资分别只有300元的窘境,但企业基本能正常运转。只是杨迅渐渐地觉得“蛋糕”太难做大了,困难却逐渐地多了起来。原因何在?琢磨之后答案出来了:销售的对象太宽泛而产品线太狭窄,代理的财务软件功能开发总是慢于市场的需求,且更新太慢。
正是源于对市场的了解和对自己销售产品的了解,杨迅果断地开始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次减法。他把财务软件的业务量大大压缩,把目光转向了功能更强、能级更高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市场。同时,5年的经商更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总是在别人的屋檐下走路是没出路的,总是替别人打工(既代理销售)不说总有一天会没饭吃,即使有那味道也会越来越差,缺少成就感。而在长期的代理中,面对软件的某些缺陷和客户的正常要求,他因不能擅自改变他人的软件,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感到很无奈,但他悟出了其中的商计。于是,他在做减法的同时也做加法,决定自己开发软件。
由于他已经总结出销售对象宽泛而产品线狭窄的原因,所以,他就把为企业开发erp系统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突破口,而在市场定位方面则定在细分市场上。杨迅选择了当时信息化程度还较低的电机制造业和标准件制造业领域作为切入点。这样,长智公司很快就在这一市场中有了一席之地。杨迅自己的技术虽然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他通过市场和经常性的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要求,提得出思路和理念,提得出要求和方案。在这一前提下,他主动招兵买马,请贵人和能人来实施他的计划。在正式开发前他又亲自与他们一起去相关企业实地了解企业运转的全过程,使开发出来的软件覆盖了订单、设计、仓库、采购、生产、计划、财务等管理的全过程,从整体方案上为企业提供服务,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输赢。很快,上海电气、金陵股份、上广电等大型企业都成了长智公司稳定的大客户。上海电机行业协会里的其它会员单位,甚至是美国最大的电机集团——雷戈也都成了他的客户。
杨迅通过正确的思路和服务理念,通过做减法,为长智公司赢得了创业路上的又一桶金。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成功地实现了企业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
第二次做减法
但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颠峰时期,软件再好,企业也不会无限制地需要,要改进也是个别的地方。做软件就是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更主要的是不断地去发现需求,挖掘市场,开发新产品,这样才能使企业长新长青。
搏击软件业多年的杨迅清醒地明白,要把这些道理付诸实践谈何容易。市场、技术、资金、人脉、机遇,别人未必比你少,乃至甚过于你。杨迅苦苦地寻觅着、探询着。
一天,长宁区人防办的同志向他说起了工作中的困惑。全区有那么多地下空间,作为战备设施必须时时刻刻保证它的安全,即使有少数暂时另作它用也必须时时了解它们的实时情况,如防火、防盗、防水、防有害气体等。要了解这些情况,就单个技术来说,已是成熟技术,并运用多年。但要及时全面地了解这些情况,需24小时地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时监测,更何况人总有打盹的时候和责任性的强弱问题。所以,实际上这些成熟的技术在实践运用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非常希望有一种技术能把这些需要预防的信息综合地进行整合,一有异常就自动报警,无须用人盯着显示器。这样不仅省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主要的是效率更高更可靠了,防空防灾工作就能有进一步的保障。
杨迅听后沉思不语。作为吃软件饭的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心里暗暗地掠过一阵激动,他知道自己又遇上贵人了。但不能就这样随便向别人夸海口,因为他还未想好如何跨越理论和实践之间这条鸿沟。
回到家里,杨迅仔细地梳理了下自己所掌握和了解的资源:认识世界500强软件企业中的编程高手,还有电子专家、通讯专家、网络专家等;城市需要创新和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当一个完整的方案在他脑海中形成时,另一个问题也同时困扰着他。即使有别人帮忙,自己公司也是要花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的,效益的增加如果是以更大的成本上升为代价的,那显然是不划算的。怎么办?erp系统的开发是公司的看家饭碗,人财物差不多都用在它身上了,丢了它公司就完了。不丢它,没法接受新任务。万一丢了它,新任务又不能顺利实施,岂不是鸡飞蛋打两头空。杨迅苦思冥想着,突然,一个更大举动的第二次减法的想法跃上他的脑海,再做减法——把看家饭碗的erp系统的编写程序代码部分外包给别人,自己只做框架和总体要求设计。
决策定下,杨迅一下轻松了。很快,他就请来了500强软件企业中的编程高手及相关专家等,向这些贵人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要求:设计一个单体的小型智能化终端设备,该设备可以自动采集周围环境的各类信息,如物体移动、震动、气体、烟尘、湿度、温度、可燃及有毒有害气体等。若这些信息中的任何一种有异动,终端设备便可探知,整个安防大平台就可在15秒内通过短信向用户绑定的手机发送报警信息。他给这个终端设备取名为“安全卫士”。
在后来的设计和改进中,“安全卫士”做到了每30秒就可以向与之配套并相连接的“智能卫士平台”报告一条信息,一年总共要向平台报告1,051,200条信息。如果在某个地区的各个重要位置同时部署若干个“安全卫士”,那么,坐在“智能卫士平台”前,就可以同时清楚地看到多个“安全卫士”的工作情况以及异常情况所发生的位置、所属地域、影响范围、营救路线、应急预案、急救措施等综合信息(即使不用人工观看也能自动报警),极大地提高了对一个地区监管的实效性、可靠性和严密性。
“安全卫士”综合应用gis系统、互联网管理平台、智能感知技术和无线电宽带、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要素,在探索地下空间(也包括商务楼宇、大型商场、工业园区、物业小区、大型娱乐场和众多环保场所等)的智能管理上提供了一个富有成效的案例,在构建智慧城市的管理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领域。该项目已于今年9月份正式通过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小组的鉴定,投入运作。市人防办的领导表示“安全卫士”符合市里提出的“数字感知,智能应用”的发展方向。
一个长宁区,有数百个人防设施,数千个需要综合监测环境的场所,是个发展巨大的空间,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如果再扩大到其它的区县……杨迅笑了,长智公司和它的员工也笑了。而在杨迅的心里,他还想着要与一些房地产商合作,把这件事做得范围更大些、更长久些。
至此,杨迅的第二次减法又一举成功。但是,做减法做出味道来的杨迅并不就此打住,他要在企业管理的运行中把减法进行到底。他把专为运作“安全卫士”而成立的上海云位物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也减掉了,专门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担任公司的总经理。他相信由职业经理人专心做一件事要比他同时做几件事肯定要做得好,而他自己也需要在做减法的同时冷静地想想做加法的事情了。
加法也擅长
对于办好企业须精做减法的观点,杨迅始终认为,任何一个老总绝对没有本领做到事无巨细,什么都懂,更没必要什么都要亲历亲为。对一个企业来说同样如此,不可能也没必要养一批各种各样的人才,掌握各种各样的技术。比如,软件设计中需要有美工设计这一环节,但工作量不大,请一个专业的当然是做到了尽其才,但不能做到尽其能,略显浪费。那么把这项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设计,自己只提要求行不行呢?做了减法还省了人力和物力有什么不好呢?软件开发中关键的程序代码编写工作,专业性极强,市场需求瞬息万变,自己培养人才不是不可以,可一来成本大,二来还是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编写程序代码,公司里三十多岁的技术人员绝对比不上二十多岁的研究生,反之,二十多岁的研究生对于企业的管理同样是云里雾里,不甚了解。那么,把设计理念和具体要求交给专业的公司设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快又好,何乐而不为呢?因为在各行各业激烈竞争的今天,一个技术就是一个市场。
于是,在长智公司就有了把设计业务中的美工部分外包给专业公司的做法,并且发展到把公司的看家饭碗——软件开发中的最重要的编写程序代码,也外包给了专业公司。前不久,又把财务核算的业务外包出去了。但办企业做减法,最难的是把经营权交出去,不过这也恰恰是检验一个老总是否真心实意做减法的一个分水岭,是做减法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董事长才能静下心来想大事、做大事,使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不迷方向,常有创新,脱颖而出。毫无疑问,做这样的减法是需要勇气的,但最实质的前提则在于如何发展企业的理念和对市场竞争的清醒认识。杨迅还认为,做减法,不要怕前顾后。真诚对待合作者,事情就能成功。
但即使对于做减法已驾轻就熟,而且还取得了受政府部门重视的“安全卫士”这样发展空间极大的业务,可是在软件市场磨砺了15年的杨迅并不满足。他已经习惯于在危机中看到希望,在成功时看到隐患,他要把目光放得更远,并适时地做做加法。
2011年年底“安全卫士”业务还未全面铺开,可杨迅已经与无锡某公司携手做起了“合同能源管理”的业务。所谓“合同能源管理”,即由第二方对某一建筑内的所有空调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使制冷系数由原来的1︰3上升为1︰6,制热系数由原来的1︰1.8上升为1︰3,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而建筑物所有单位不需出一分钱。第二方的盈利来源则是该建筑单位节能后,分享节约的能源费用,以及从有关部门给予的节能奖励中获得。无锡公司在上海人生地不熟,长智公司有很多资源闲置未能充分利用,使用空调的单位需要完成节能指标但无良策,国家则大力要求节能减排并下达指标,在这样的前提下,杨迅快速又抓住了市场的需求和机遇,成功地做了一次加法。同时,杨迅还向客户单位承诺分享节能费用也做减法,即五年内的效益分享提成逐年递减,五年后完全不提。
从9万元起家,到现在对企业管理的运用自如;从开始的三个人到现在的三十来人(在软件业中这样的规模已属中等偏上),杨迅就是歇歇脚也是可以和理解的。可杨迅想的是,在中国,尤其是上海的劳动力将越来越值钱、越来越紧缺,用机器人替代部分正常人工作必定是一种趋势。这一块市场蛋糕还未做大,涉足的企业也不多,竞争也不激烈,趁早进入是占领市场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因为有时成功只需要早点“起床”就能事半功倍,如果到“正午”时即使再努力也许仍会事倍功半。前不久杨迅已与机器人强国的日本某企业开始了接洽,开始了又一道加法题目的运算。
办企业做减法,就是要让出一块利润、让合作方有盈利,这叫舍得、有胸襟;做减法,就是要有气魄、有胆量,这叫果断、有眼光;做减法,就是要把握一个度,什么时候减,减多少,须精准到位,这叫有水准、有能力。实际上,哪个企业不在做加减法,但许多结果是大相径庭的。杨迅和他的长智公司在15年的创业磨砺中,做到了这些,使企业有了今天,实属不易。
在今后的征途上,还有多少加减法要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杨迅说不清楚。但他坚定地说,一定会坚持做下去,义无返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