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现代工业的“心脏”,作为国内较早一批从事芯片设计的科技企业,松江区小昆山镇商会副会长企业上海芯圣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创新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抢抓机遇,不断高筑市场“护城河”,年营收实现从2017年5000万元到2022年近3亿元的跃升,在竞争激烈的芯片产业中赢得一席之地。
创新提升竞争力
芯圣电子成立于2009年,企业的每一步发展均伴随着创新产品的迭代升级。2010年,芯圣电子第一颗otp单片机产品量产;2015年,第一颗flash单片机、家电触摸单片机量产;2017年,实现7年销售8亿颗目标的佳绩;2018年,flash 003单片机单颗销售突破5000万颗;2019年,产品成功进入工控、消防等行业;2020年,启动汽车电子预研;2021年,销售额再创新高,32位arm产品量产;2022年实施战略调整,由mcu设计公司转型为mcu 系统级芯片供应商……
“每年的研发投入从1000多万元上升至现在的5000万元左右,占年营收的比重达到30%左右。”公司董事长张兵介绍,对于专注于芯片设计和销售的科技企业来说,研发一直是重中之重。除了资金投入,人才也是研发的必要资源,公司研发团队来自多家行业内知名芯片公司,研发体系基于单片机研发体系,并借鉴国内外一流工业和汽车设计公司的经验,逐渐完善而成。
持续的技术积累为企业发展积蓄能量。据介绍,截至目前,芯圣已授权知识产权达11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69项、实用新型11项、软件著作权29项。
技术不断精进的同时,相关技术服务也不断完善。“技术更先进、性能更突出的同时,如何让产品更通用、更易用也是发展趋势。”张兵介绍,在提供高性能产品的基础上,芯圣还专注于应用九游会平台的解决方案的提供,将来要尽可能提供标准化的软件模板,客户可以根据需求做个性化修改,让同一款芯片适配不同终端,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量产。
高筑市场“护城河”
做好一家企业,既要有“搞研发”的头脑,也要有“做生意”的思维。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对市场的精准判断,抢抓发展机遇也是芯圣筑牢市场“护城河”的有力武器。
在国产芯片发展的起步阶段,选择进军这个领域让芯圣在芯片国产化替代中赢得发展先机。芯片是现代工业的“心脏”,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还是飞机、医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都需用到芯片,但芯片产业在国内起步稍晚。“2009年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从事芯片设计的厂商只有600多家,现在这个数据增长了10倍左右,当时芯片的缺口比较大,主要以进口为主,国产率不高。”张兵介绍,继芯片发展的十年黄金时代后,随之而来的是疫情三年对行业的冲击。“从一开始供应链受到影响,到后来消费市场需求萎缩。”在张兵看来,发展的出路在于如何危中求机。为此,芯圣在客户面临进口芯片供应紧张时,及时参与进口替代。同时,面对疫情中人们对电脑、小家电的需求上升,芯圣也及时抓住机遇,加强相关领域的芯片产品的供给,保障了在特殊时期的营收增长。
据介绍,当前,芯片行业仍然处于发展下行周期,因时应变的芯圣也在产品结构等方面相应作出调整。“芯圣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智慧家电、智能照明、安防消防、工控医疗、汽车电子等行业,尤其是小家电、消费电子等领域是芯圣市场的主攻方向,产品获得小米、苏泊尔、北大青鸟等品牌客户的认可。”张兵说,当前芯圣在消费电子、小家电领域市场已经相对成熟,为了保持发展的韧性,拓宽新的发展领域势在必行。
车用芯片是芯圣将要探索的新领域之一,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日渐明确,车用芯片领域处于上升期。芯圣于2020年启动汽车电子预研,还将持续发力相关产品的研发推广,从而在未来发展赢得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