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九游会平台

突破应用清洁能源技术,将“中国标准”推向世界

信息来源: 解放日报   |  发布日期:2024/04/23

在哈萨克斯坦的广袤平原上,一排排旋转的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将风能转化成电力,为当地带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的风电项目(受访者供图)

这些绿色能源项目都由上海市总商会副会长、市工商联青创联执行会长、“90后”企业家南逸布局投资。2015年,南逸创办寰泰能源,如今寰泰能源在全球的新能源电站并网、在建及储备项目达1.9gw,成为中亚地区最大、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南逸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出海典范,通过清洁能源技术突破与深度应用,将清洁能源技术的“中国标准”推向世界。

深耕“一带一路”市场

2015年,正逢国家大力提倡共建“一带一路”,全球能源结构也正从传统的石油、天然气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转变。南逸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下决心投身海外清洁能源建设事业,做首批响应“一带一路”而“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于是,他创办寰泰能源,致力于以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共建。

企业“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落地在“一带一路”首倡地哈萨克斯坦。第一次去哈萨克斯坦时,南逸记忆犹新:“毫不夸张地说,去了以后发现是‘两眼一抹黑’。尽管公司在国内有光伏建设经验,但哈萨克斯坦是全新的市场,当地也没有建设大型新能源项目的先例。整个建设周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更好凝聚团队,南逸选择日夜驻扎现场,与项目部同事吃在一起、住在一起。遇到恶劣天气,他带领团队昼夜施工,在哈萨克斯坦一待就是半年。“好的创业者,一定是下沉到一线亲自去摸索,否则把握不住企业发展的关键命脉。”

带动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

当地缺少新能源项目设计规范,南逸就带领团队一遍遍去磨合、去沟通。“我们不知道根据哪条标准来执行,当地政府也不知道怎么审批,整个建设过程就是互相沟通、学习和成就的过程。”南逸注重将中国先进的技术与经验带到哈萨克斯坦,帮助当地培养技术人才。

在南逸团队不懈努力下,哈萨克斯坦kapchagay 100mwp光伏项目于2019年9月成功并网,在“一带一路”建设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寰泰能源在哈萨克斯坦通过“100%中国制造、100%哈国施工”的创新模式,推动当地用电成本下降,为当地居民提供可负担、可持续的清洁电能。

据统计,在哈投资期间,寰泰能源带动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达42亿元;在原有中国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公司转化了《gb50797-2012光伏电站设计规范》等近10个技术标准,带动相关工程技术规程、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寰泰能源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500mw风电项目购电协议(ppa),标志着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又开拓出一个巨大市场。根据协议,寰泰能源不仅将建设中亚地区首个山地风电站,双方还将以人民币进行计价。

寰泰能源在中亚共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1.3gw,其中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设的8座新能源电站被列入“中哈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清单。与此同时,清洁能源技术的“中国标准”也在中亚地区生根发芽。

切入新赛道探索“无人区”

在中亚地区取得一定成绩后,南逸并没有停下脚步。伴随着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的需求越发强烈。南逸与团队开始尝试步入储能领域,围绕技术路线做了大量调研,综合考虑安全、环保、寿命、转化效率、成本和可持续六大要素,对包括氢储能、锂电池、液流电池等多种大规模储能技术路径进行研究比对。

最终,南逸团队决定在液流电池领域进行尝试性投资。2021年4月,南逸在上海松江注册成立寰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液流电池、电解液、系统集成和钒资源投资。

为突破钒电池储能的科技创新,南逸主导团队攻坚克难、自主研发电堆部件,逐步进入钒电池前沿领域“无人区”。

在南逸的带领下,寰泰储能已成为全钒液流电池领域技术领先、为数不多的全产业链头部企业。截至目前,寰泰储能获批专利(含在审)共计99件,其中发明专利40件,实现了钒电池产品和储能系统“从0到1”的规模化量产。此外,寰泰储能2023年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评松江区g60科创走廊一类重点扶持企业,加入全国钒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储能委员会。

“公司将继续扎根上海松江,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做精做强‘一带一路’市场,做好‘双碳’战略文章,持续在新能源及储能领域发力。”南逸表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