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在路上
今年10月13日,上海东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跟随浦东新区总工会一行,来到浦东对口帮扶援建的云南省文山州以及玉溪市,为暂时无法随迁的农民工子女营造更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6名阳光男孩撑起一所学校
出发时,天下着小雨,山路难行,但为了亲自给孩子们送去书包、衣物及床上用品等物资,公益行的成员们还是决定上山。
前行的路途十分坷坎——进山的道路大部分仅容一车通过,车队不时要为来车让路;深山密林里,雨水说下就下,满载爱心的车队也数次陷入泥潭,大家只能下车用手推,或是拿起铁锹清除淤泥。在坡陡弯急的路段,车子甚至不受方向盘的控制,在泥潭里频繁上演着“飘移”,险象环生。虽然只有35公里路程,但车队足足走了近4个小时。
走进校园,公益行成员见到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尽管平时鲜与外人接触,这里的孩子们却一点都不拘谨、很有礼貌,逢人就敬少先礼队,并问一句“老师好”,拿到捐赠的物品时,每个人都会说上一句“谢谢”。
马白小学是篆角乡最偏远的一所学校,始建于1962年,现在有94名学生,全部住宿,6个班级,每个年级一个班。这所小学的条件很艰苦:前半部分是上课的地方,后半部分就是学生睡觉的宿舍。一张单人床挤三四个人,草席铺在上面,连起码的被褥都没有。此次公益行送来了近100套床上用品,让孩子们能够温暖地睡个觉。
马白小学共有6名男教师,其中4个本科毕业,2个大专毕业。1987年出生的杨泽海是这所学校的校长,28岁的他也是学校里年龄最大的老师,他从大理学院毕业后,便来到这里教书,已有四年整。这6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背负起了整个学校的重担,每人带一个年级,负责所有科目的教学,还要负责学生们的生活,每天都是从清晨起床忙到学生们入睡。
常年待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对于年轻的老师们来说,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杨泽海说,其他老师都是在他之后来的,但来了后就没离开过。虽然马白小学是篆角乡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却是教学质量最高的。这里的学生,每次考试,成绩在全乡都是第一名。
要离开了,孩子们朝着渐行渐远的车队频频挥手。相对于物质的匮乏,学生们良好的教养让大家感动,而这应该都是6位老师的功劳。
他是照亮麻风村的“启明星”
公益行又来到了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坝汪村有一所“落松地小学”。这所学校原名“麻风小学”,顾名思义,这里过去是麻风村。
就在这样一个“谈麻色变”的地方,29年前,年仅20岁的农加贵成了这个村子学校唯一的老师。
农加贵说,“为了不让别人歧视和排斥,也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好出路,我将‘麻风村小学’改为‘落松地小学’。这个校名,也一直沿用至今。”在当地的语言里,“落松”是“花生”的意思,因为这里多种植花生,所以他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公益行成员到达学校时,正值午后,年纪大一点的学生在学校的后山上拾柴火,小一点的则在校园里玩耍,笑声回荡在静谧的山林间,显得格外响亮。
现在,落松地小学只有3个年级,23名学生。因为周围寨子里的孩子不多,所以学校每三年招生一次,目前是学前班、三年级和六年级。农加贵一个人同时给3个年级上课,还要负责给孩子们做早饭和中饭。2013年,学校实行营养午餐,他自己花了4万元买了一辆小面包车,趁休息到镇上去采购大米、肉蛋等食材,为孩子们改善伙食。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落松地小学的厨房,房顶已经掉落下来一块。眼下,农加贵担心的是,厨房太简陋,烧柴火的灶台、摆放碗筷的地方都需要改造。“有时候,老鼠在已经松动的厨房顶棚上乱蹿,很不安全。”
见此情景,上海东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胡茂生当即表示,公司出资5万元,用于厨房的修缮,帮助农校长完成心愿。
虽然此次公益行只有短短4天,但上海东昌集团会在企业内部发出倡议,将继续关注、关爱农民工,让爱传递、让幸福接力,让越来越多的东昌人走近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