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七月,区侨联的主席邀集我们几个区里的政协委员兼“侨商”,兼有一位旅游地理学家---王承云教授,赴山西探访“晋商”。丝绸之路的起端,三晋之地就是货物和人流的交汇之所,更早起五代十国,就有规模的长途贩运,将盐,茶叶,丝绸,手工器具等以交易为目的,通过原始运输方式形成了规模的产业,重而为三晋之地聚累起陈传千年的历史财富,殊才英豪,和人文史迹。而近年来的中国经济形势的隆起,更多的山西商帮的故事,作为中国商业历史的文华符号之一,进入了人们关注的视野。身处其中的探访,着实明白过来: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晋商----都有理由兼具骄傲地可以代表着中国的商业一部分,为世界推崇。
一、晋商行千里
旧时曾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商界以群体的形式成为商帮----也已经活跃五个多世纪,经营范围十分广泛,上至绸缎,下至葱蒜,远行的晋商群中,首推的应该是晋中榆次的常家,常家流落到现在的院落遗迹,从仅存的残垣断壁,经过刻意地修缮,成为现在供人参观流连的“常家大院”,寥落地迹刻记着久远生动的故事,作为我等的贩夫走卒,不能不伸出惊叹!
榆次常家属于早期的侨商,以制茶为业,箩集云贵浙闽好茶,茶中上品,当推普洱。扎庄于俄国的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被称为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常家事业长盛不衰之原委,就在于该帮族人的: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纵横捭阖,将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完美地体现在经济意识与经营活动中,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合一,遂成驰名中外之儒商望族。
常氏在商儒互长,商业日益兴起之际的明末清初,购地扩街,形成深宅大院百余处房屋四千余间,楼房五十余幢,占地六十万平方米。院内楼厅台阁,雕梁画栋,精致恢宏,蔚为壮观。另有七处园林,名花奇木,高阁低亭,曲廊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墙八道堡门的环围下,实现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读、可修身、可遐想、可观赏、可浏览、可悦心、可咏叹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庄园。在残垣中回看见了成业者别样的生命追求。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集团整整建起了街两侧的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二、 座而起风云
晋商的行迹遍布大江南北和远东北欧。在商贾出没的地方,财富流动的尽头——山西太原附近,一部分晋商转而坐地行商---以平遥为中心的新业态---票号的出现,昭示着中国现代金融雏形的出现。平遥也成为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在“北有票号,南有钱庄”的中国金融格局诞生初期的晚清。南方钱庄的聚集地---湖州南浔镇,散落的遗迹,已经难找回昔日的印迹。而在平遥这座玲珑小城之内就留有完整票号22家,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以坐商形式的票号,中国的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就诞生在平遥县城西大街。票号近同于钱庄,是专营银两异地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私人银行,它是现代各式银行的鼻祖。 日升昌票号在一百多年的经营中,兴起的“一纸汇票汇通天下”的说法始终坚持着存款自愿,取款自由严格为客户保密的经营理念,这既是对日升昌票号生意兴隆,营业范围宽广的见证,也充分显示了日升昌票号在汇票防伪制度上的严密——也见识到中华文明在商业文化上的建树,细细地赏析日升昌票号当年经营中所建立的方法和规矩,以及用人之道,利润规则,商业机密都是商业铁律中的要诀。应该说,日升昌票号的成功例证,充分证明了“得人者昌”的古训,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质,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能力,是日升昌票号管理者最重要的经验之谈。
我们在寻访过程中,在慨叹前辈的商业智慧和勤勉理性之余,也为中国旧金融格局与欧洲金融体系相比,短期繁荣后衰退感到惋惜,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次西学东渐风气里,中国金融理念没有能与西方经济文明融汇,是一次可惜的错失---在平遥的行游中,确实也明显地看到了如今的平遥城与昔日金融中心繁荣胜景相去甚远的无奈。
三、面晤“新晋商”
提及“新晋商”,无不会与以开采资源为靠山的“煤老板”联系在一起。确实,在中国经济在现阶段,很多晋商在原煤窑为主的领域掘金,成为富贾一方的代表。但也不全是,我们先期到达一行,就接受了一位著名同道的宴请,当然,这位同道也是在煤业中寻富,所不同的是:长足的科技手段,知会了许多领先一步的奥秘——煤化工的衍生物挖掘出了巨大财富,朴素、低调、年轻纤弱的女性——郭总裁,领导着一个中国科学院煤化工研究所为技术背景的科技产业化集团,大概简单说下她的产品:为大部分中国烟民提供过滤烟焦油的醋酸纤维烟嘴(俗称:香烟海绵头);为国防提供金属伪装涂层,为地下工事和人防设施提供空气洁净过滤材料——我们与郭总的团队的往来持续十多年,低调、智慧和稳健一反常人对新晋商的印象。在新晋商中这样的人事当然不胜枚举,应该是当今新晋商的大部分。为我们全体接风的四海集团也是如此——用煤灰制造建材的企业,也即用煤灰能够造富的企业。而新晋商富裕的资金源又是新晋商群的一大特点,少有财富丑闻,稀有信用危机,是至今孤傲于国内民营经济群中的独行侠。而在全球化经济的大潮中,覆手为云、翻手为雨在海内外被广为被称道的新晋商代表,也不胜枚举。下月就将举行的首届世界晋商大会,会鳌集三千晋商班师回巢,共镶山西未来宏图的胜景。
寻访考察活动是由区侨联发起组织,受到了山西省侨联范副主席;省工商联副主席郎先生等的热情礼遇,尤其,晋城市侨联书记、主席急行七百里山路赶到省城与我们亲切会面——在此,我抱手躬腰,做一远揖——上海徐汇访客遇此厚待,万分感谢!连着谢意,为我们这次行程事前铺垫的热心人之一——陈继国同志也是一位晋商,坊间喜欢把经常交往的同伴亲热地称为:兄弟!继国兄弟是上海同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板。也是因煤而富,前些年带了数忆元现金来上海,几年过去,在上海的城市中心,掌控了十五万平方米的旧建筑,变身为十七个分处在各区的时尚的创意产业园区,也就是用不多的代价,造出了城市中创意无限的新运营空间,其中最主要的当然不是钱,而是继国兄所带团队的心血和智慧,如今,继国兄是上海晋商回到会长,并逐步融入上海,成为将新沪商的重要成员。省工商联副主席郎先生在与我们一起夸完继国兄后,请我们大家喝了一盅“新晋商酒”——酒中方知其味醇厚甘冽!郎主席邀大家并在著名山西会馆的一幅《敦伦》的匾额前与大家合影,且说:这契合着晋商的行事风格。——敦伦,“敦”字意谓勉励;“伦”谓伦常。谓敦睦人伦。敦伦尽分-----每一个人到这个世间来都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任务,这叫“敦伦”。人伦、本分如此,要去做如此,“生意”亦如此。要知道这些事情是过去的因缘和合,产生了这个果报的现象,尽到自己的本分——因为会见是我们一行刚从五台山来,深有佛教内涵的文字宣示,更让我们对于承载晋商文化的土地,深怀恭敬!
此行飞机的起落点都是省城---太原,古代太原府所辖大过现在的山西省,也称龙城。有王昌龄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道出了太原历史上的除经济外的重要军事地位。山西,简称“晋”,也有三晋的别称,别称的意义,不是好听,是因为炫耀地理价值,应该是:习惯性地记住,古代山峦连绵的山西大地,因为地理价值,曾经被分为三个国家的领地,战国时期的公元前 453年,赵、韩、魏“三国分晋”----三家瓜分了晋国,彼时,商业已经成为一种技术,有晋商的影影绰绰,尤其明清两代晋商执全国牛耳实不为过。纵观历朝历代,晋商的成功有其重要之一,是与历朝的治政当局都可以委婉相处、和睦共存,商业因为市场而形成,又聊靠民生为商业,是政治的辅佐之一,好的政治环境也同样是经济稳业的必然要素。当然,政商间的舞会是为大社会的和谐而举行的,都是以社会稳定和民生祥和为终值,商业规则如果因为利益伤及治政制度,或政商勾结形成输送利益的特殊暗渠,违背民生,形成逆向的社会势力,当然是有违中国千年伦理之嫌----回看晋商会馆墙上高悬的《敦伦》,也即意思明白——一种极其朴素的儒雅!
在我理解了这一二的时候,在我写完这段文字的子夜时分,正巧,有一笔亿元晋商资金,象一条鱼儿悄无声息地游进了徐汇——这条海纳百川的河流里。这应该是对我们徐汇一行考察取经,来自新晋商的及时回应。——也似乎应了一句常话:统战里面有经济,统战能出生产力。
(作者系徐汇区政协委员、徐汇区工商联(商会)常委、上海新沪商实业集团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