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九游会平台

陈伟峰:三个十年 三个瀛通

信息来源: 宣教部  |  发布日期: 2018-10-22

上海瀛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伟峰


198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方的沿海城市吹起,也吹进了生于中国第三宝岛崇明之子陈伟峰的心里。那一年,他年未而立,正值血气方刚,对未来充满梦想,于是他激荡满怀地带领着第一批瀛通人下海了……

28年后,坐在位于人民广场的一栋大厦内的陈伟峰对于过去,他充满回忆,从懵懵懂懂到顺着情形改变生活;对于今天,他充满感恩,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到拥有20余家全资公司和控股公司的集团董事长;对于明天,他充满希望,从生他养他成就他的崇明岛走出来到带着“循环型生态”理念和“多元化教育”产业的回归。他说:“这近30年的时间,是瀛通发展的三个十年,在逆境中修炼、在放弃中收获、在谦卑中完善。”

如今,展望未来,五十多岁的陈伟峰还在寻找那些生命的可能。

第一个十年:瀛通之起步 在坚持中积蓄能量

八十年代的上海崇明岛,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岛上的人们过着安稳且保守的生活。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压抑追求财富冲动几十年的中国老百姓纷纷下海,岛上的人们也跃跃欲试。

陈伟峰是土生土长的崇明岛人,有着上海人的精明,也有着崇明岛人的单纯,但这些并不影响他“想干大事”的想法,因为他认为一个谋求变局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于是,未过而立之年的陈伟峰,带着梦想激情满怀地下海了。

下海之初,陈伟峰创办了上海申茜实业公司,主营有色金属材料。两年中,从最初的建厂、生产、销售,到畅销、滞销,他经历了市场从热到冷的冰火两重天,也让他认识了产品的周期性和市场的本质,更让他明白知易行难,非为空言。第一次的商海“试水”失败,让他褪去了年轻人身上的浮躁和幻想。回归现实后从挫折中,他学会了分析和判断,更激励了自己全身心投入商海的信心。1994年,陈伟峰又转身投入建筑市场,创办上海建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如果说前两次下海经历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1995年开始,陈伟峰真正进入了自己的创业时代。那一年,他反身向上游行业进军,成立了上海瀛通房地产有限公司(瀛通集团前身)。“瀛通”两字也隐含了陈伟峰对自己创业之路的寓意与期许:“瀛”——发源于瀛洲海岛崇明,有海纳百川之义;“通”——预示自己的创业之路通达,期望自己的团队拥有自己的九游会平台的文化。

崇明岛是陈伟峰梦开始的地方。在岛上,他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开山之作”——永凤花园。这是崇明首个1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项目,无论是小区规划、房型设计、环境美化,还是配套设施、物业管理,都倾注了他全部的热情。果然这样的高起点、高要求,永凤花园项目不仅成了岛上璀璨的明珠入选县乡土教材,还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小区。

“居住问题是最能体现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尺。我们选择房地产开发实业,就要肩负起一种特殊的‘使命’,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更要不断追求产品的品质。”秉承着这种理念,瀛通继永凤花园之后,在岛上又相继完成了大规模旧区改造项目——宝岛世纪园、崇明新城第一个三十万平方米体量的配套商品房基地——明珠花苑等。

与此同时,在创业的第十个年头,陈伟峰也正式开启了他的多元化经营之路。1999年底,投资成立山东烟台渔港发展有限公司。与政府合作,与渔民共享,专为渔港配套开发建立了一个现代化批发市场,也成为农业部发展项目中政企双赢的范例。

第二个十年:瀛通之转变 走集团化发展之路

时光轴进入二十一世纪。

身处在崇明宝岛之上,陈伟峰曾万分感慨过:我亦若那长江水,经历了十年的创业之路,用这十年的钻研学习,用这十年的奋力拼搏,汇入这商海。进入新世元的未来十年,我将如那江水转为海水,不再是江上之鲫,必须鱼跃龙门,进行二次创业,方有新的建树。这也将会是我面对人生的一次重要转变。

带着这十二分的坚定,2001年,陈伟峰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走进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中共中央党校高级研修班进修,成为从上海进入中央党校深造的民营企业精英之一。陈伟峰身上印着深深的“工作狂”、“学习狂”标签,也是在他这种标签榜样的引领下,在瀛通内部也产生了巨大的学习动能,内部、外部学习不断。业务骨干参加市、县各类专业培训;二十多名高层骨干分赴复旦、同济深造学习。每年支付培训费用达上百万元,瀛通也被评为上海市学习型企业、上海市“三学”先进集体。这股学习热潮也完善了瀛通的九游会平台的文化——企业宗旨:“敬业勤思、御客诚信”;经营理念:“企业效益、社会效益共赢”;企业理念:“瀛通,让城市更好”;企业目标:“聚一流人才、创一流企业、铸一流产品”。优秀的九游会平台的文化和良好的企业氛围,为瀛通人在二次创业的转变之路提供了思想保证。

于是在同年年底,上海瀛通(集团)有限公司破茧而出,正式改组成立。

陈伟峰的二次创业,不但继续深耕崇明,还把眼光与触角大胆地转向了上海市区。用这十年磨成的一剑,精准的刺向了杨浦区、卢湾区、虹口区、嘉定区等。在与同行业企业相比稍晚进入市区的瀛通,一旦启动了,就像被打了一剂强心针:2000年-2003年,完成杨浦区旧城改造项目——浦江风景苑;2002年-2006年,完成虹口区旧城改造项目——浦江名邸;2009年起,黄浦区开平路70号甲级写字楼——瀛通绿地大厦等。

这些项目无论是建设规模、规划起点、设计标准、还是施工质量、配套要求、交付标准,始终强调一个“高”字,突出一个“优”字。此后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上海市省地节能型“四高”优秀小区称号、上海市“园林杯”金奖、上海市重点实事工程立功竞赛优胜奖等。陈伟峰带领他的瀛通人用成绩、用业绩、用口碑创建了浦江系列产品、瀛通系作品群,开创了在房地产行业中属于自己的品牌之路。这也与陈伟峰一直想把产品当成一种“作品”来精心建设,把房地产业当一种使命的思想高度一脉相承。

如果说,从注重经济效益转向品牌效益是二次创业路上思路的转变。那么,探索“循环型生态”的科技住宅与绿色农业和“多元化教育”产业则是瀛通在二次创业路上的产业转变。

2005年,瀛通二次创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战略规划上赫然写着:集团二级产业重构。

其实早在2004年,瀛通集团与政府住宅科研机构及房地产行业协会合作,投资成立了上海第一家民营性质的生态住宅研发机构——“瀛通生态住宅研发中心”。以生态建筑科研成果的应用发展和研究管理为主,以摸索符合市场需求及产业化发展的生态建筑体系为辅,积极探索促进生态住宅产品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和商品化配套供应的模式。陈伟峰努力为自己提出的“最好的房子不一定贵”的论点开始寻找论证,也是他进党校学习后立志要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又一个力证。

2005年4月,市政府同意在崇明前卫村建立三个基地和两个示范园区。同年7月,瀛通正式入驻前卫,一个国家级的都市合作项目——“上海瀛通生态科技创业新基地”正式落成;同时,前卫、瀛通、交大三方全面合作,以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为主要功能的“上海前卫大通生态科技创业园区”亦紧随其后成立,以其示范性循环型产业为输入,进行市场化经营,股份化合作,形成了“产学研”新格局,也成就了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村,也是在不久的今日——将崇明建设成世界级生态岛的一个美丽缩影。

光阴如梭。第二个十年,瀛通在陈伟峰的带领下,高速发展着,完成了粗放式经营到集团式一体化作战的转变,完成了从多快好省的经营模式到商业品牌化经营模式的转变,完成了关联性行业发展到多元化行业发展的转变。这是一个创业者的转变,也是一个创业团队的转变,更是一个影响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的九游会平台的文化的转变。

第三个十年:瀛通之转型 产城融合反哺崇明

短短二十年,中国经过了工业化时代的快速发展,瀛通集团也经历了跨越式大发展。陈伟峰更是完成了一个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转变,而此时,生他、养他、成就他的崇明岛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2009年底,一直制约着崇明发展的天堑——长江隧桥已正式开通; 2011年,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2014年-2017年,崇明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2015年—2017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确定了轨交19号线规划,预计2018年动工;崇明撤县建区;2017年,崇明正式被确定为世界级生态岛。

这扑面而来的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陈伟峰思绪万千:“崇明已不再是孤岛。也不再是原始岛!”虽然他清楚的知道集团的在建项目井然有序地推进着,但他更清楚地意识到必须适应新时代,集团的转型升级在所难免。

2012年始,陈伟峰发起了“六个如何?”的大讨论,并在会议提出了“三个改”;2013年-2014年,他要求“三统一与三转”工作,预示着瀛通的转型改革已启程;2015年以来,更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集团部司制改革和集团公司制一体化管理进程。

他早先启动的“循环型生态”科技住宅和绿色农业的探索与崇明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坚持“生态+”、“+生态”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崇明一张蓝图干到底,陈伟峰也想坚持把“循环型生态”的产城融合、产镇融合做到底,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蓝图上绘上自己的一抹蓝色。

这就是陈伟峰为瀛通规划的未来吗?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因为还有另一项产业布局在陈伟峰的策划下铺展开来……

早在2004年,陈伟峰捐资兴办了瀛通老年大学,至今已有6000多名学员。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学”的梦想;2005年底,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瀛通与上海相关部门签署了关于“舍利瀛通博士后研究工作站合作备忘录”,正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意向,共同探索产学研的合作方向;2006年,瀛通斥资500万元设立服务于崇明教育事业的“瀛通教育专项基金”;2011年,再次追加500万元与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合作,专门成立“瀛通•思南幼教实验专项基金”。瀛通这些年的努力,旨在改变崇明长期落后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旨在为崇明在教育综合改革的道路上探索一条的产城融合的新思路。

当然,不是所有的大型企业都能与教育攀亲的。这又不得不佩服陈伟峰的眼光。“中国的教育生态已是当今社会最严峻、最热门、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了。瀛通要转型必须紧扣时代脉博,企业与教育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教研’的产业融合,是又一次的‘引凤筑巢’而已,何乐而不为呢?”

瀛通的未来将会是如何,恐怕此刻的陈伟峰也不能回答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他只知道前路充满未知,但依然不能退缩。而他眼里的“瀛通”两字也变得更加清晰了:瀛——左为水,海纳百川;右为赢,兼容并蓄;瀛通——变则通,通则赢;瀛则通达,通则民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