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九游会平台

郭康玺:栉风沐雨四十载 勇闯专业万重关

信息来源: 宣教部  |  发布日期: 2018-11-09

沪港国际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康玺


改革开放40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40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开始崛起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40年,也是现代专业服务业在产业经济中稳步攀升的40年。回望这40年的发展,有跌宕起伏的矢志奋斗,有甘苦与共的相互扶持,也有品味成功的激动喜悦。能够与改革开放共同走过奋斗的40年,我很自豪;能够得到工商联这个大家庭长期的关心和支持,我很幸运。

忆初心,家国情怀满满

我是新中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1978年考入东北财经大学(时名辽宁财经学院),与改革开放同期起步,最早感受到了改革的春风。四年的大学生活对我影响至深,虽然当时物质条件依然匮乏,但是精神生活是很丰富的,一头扎进书海的我,即便每天只吃窝窝头和没有油水的大白菜,也能够甘之如饴,当时是没有心思“噶朋友”的,一门心思研学经典,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资本论》,从头到尾认真研读了三遍,从中受到的启发不仅仅体现在大学时期发表的文章里面,就连以后在沪港集团的创业发展中,也能运用自如。

大学毕业回到上海,历经建工学校任教和市审计局的任职,1995年,市审计局成立审计事务所,当时几乎没有人愿意放弃公务员身份接手事务所,我顶住众人的不解和家人的反对,毅然接了下来。当时想的是:社会审计作为新的专业咨询模式是顺应时代和改革发展需求的,中国也应该发展一批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专业服务机构。事务所成立之初,没先例可学,没人没办公室,没资源没项目,一切前途未知,员工只有十几个人,那时候条件比较艰苦,公司只有10万元启动资金,其中买复印和装订报告的机器就花掉了8万多,几个同事经常加班很晚以后一起去小饭店点上2瓶啤酒,2块炸猪排大家一起分着吃,这样艰苦的日子大家却过得很开心,因为我们对理想和事业充满热情。随着脱钩改制的完成,成立沪港国际咨询集团,公司规模日益壮大,从最初的十几人到现在的620多人,产值从200万做到6个亿,纳税也是从十几万增长到8700万。

扬斗志,谱专业升级华章

沪港发展史上经历过几次大的变革与飞跃,每一次都与国家对现代专业服务业的定位要求以及市场经济秩序调整紧紧相扣。

第一次是成立沪港国际咨询集团。沪港审计咨询中心成立10年以后,2008年,沪港国际咨询集团成立,成为集会计审计、工程造价、工程咨询、招标代理、资产评估、房地产评估、证券评估等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型专业咨询机构,在当时普遍以单种咨询服务为主体的事务所群体中,成立咨询集团是比较领先的做法,集团工程、财务、评估联动发展,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咨询,在客户决策过程中起到“外脑”和“智囊团”作用,使客户利益达到最大化,也使得专业人才的技术优势得以发挥。如:基建财务与工程造价审价相结合、绩效评价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改制审计与资产评估相结合等十大联动,充分体现了专业机构的集成优势。沪港每年审计资产超过6.3万亿,为国家、企事业单位节约资金120亿元,查处问题8400个,提出有效管理建议7000条,仅2017年为上海节约的建设资金就可以造二座“东海大桥”。

第二次是专业细分改革。作为专业公司,沪港国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知识性产品服务,这就要求在体制和专业上能够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沪港国际在国内较早提出并践行“知识服务产品化”“专业细分、量价分离”,打破传统服务行业的局限,实现了和国际接轨的专业服务模式的创新,这是一次咨询行业生产方式的革命。今年是沪港实行大学生体制改革的第十个年头,在业务上进行量价分离、业务细分、计量程序化、流水作业,让每一位大学毕业生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掌握所属板块的业务内容,并且保证质量精、效率高,入职半年的大学毕业生算量速度可以超过资深专业工程师。这种体制的优势是各个层次专司其职,同时让项目经理可以管控更多项目,规模建制发展的效率优势凸显,一个部门经理可以管20人、1000万产值;一个副总工程师可以管50人、3000万产值,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咨询公司的规模。我们在体制上为咨询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行了先行先试,并且用实践突破了咨询公司普遍存在的发展瓶颈,实现了产值连续七年突破亿元,并且持续保持每年20%增长。

第三次是平台经济的建设。2016年下半年,国务院发文鼓励专业公司联合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中国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明确“十三五规划”将重点培养和发展“规模型”的专业公司,为沪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中国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大力支持沪港承办“企业开发日”,2017年,沪港承办四次开放日活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家同行业单位来我司进行考察学习,沪港秉持“开放·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搭建协同发展大平台,以创新发展提升发展能级;以协调发展提高发展质量;以绿色发展引领发展生态;以开放发展拓展发展空间;以共享发展分享发展红利。其中不少单位纷纷表示,要融入沪港,学习先进理念,成为沪港“十三五腾飞”的重要组成部分,“沪港模式”、“沪港文化基因”已经成为中国专业咨询行业领跑者。

育人才,促沪港基业长青

青年人才是沪港的重要储备资源,也是沪港的青春铭牌,青年强则沪港强,沪港强则沪港青年更强。“作为党委书记和董事长,我现在就抓两件事,第一队伍建设,第二企业战略”。我常常对青年同志们说:“在沪港,只要你自己想发展,平台和机会我来给,我就是你们最值得信赖的‘后勤部长’”。

2013年,我在集团内部启动了“青年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并拿出自己所有的奖金和稿费设立董事长基金用于年轻员工的培养。对干部的选拔从不论资排辈,而是用价值观和事业心衡量,符合企业又红又专文化理念的重点培养、迅速提拔。

通过个人自荐、部门推荐、综合考评等方式遴选出70位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对象,按照年龄划分党支部,成立80、90后党支部,划小团支部规模,成立13个团支部,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锻炼发现人才培养干部。计划启动以来,几乎所有的周末、节假日,我都是陪着各个团队年轻人度过,言传身教、亲力亲为,把年轻人看作自己的孩子般精心培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与公司员工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为了加强年轻一代的政治思想教育,沪港在专业机构中率先成立了企业党校。顺应中央统战部提出新时代统战重点是新阶层,集团成立上海市第一个民营企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丰富多元的发展平台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天地。

奋斗者用脚步丈量时间,沪港人用实干成就梦想。24年时间刻度上,缀满了沪港人奋斗的闪光足迹,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作为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和工商联的企业家代表,我一定会高举党的十九大的伟大旗帜,团结汇聚沪港人的全部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专业兴邦”“专业强国”的理念,把握新时代,争取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智慧与价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