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汤亮
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会给我读一些经典的古代短章,印象深刻的是诸葛亮的《勉侄书》,只有87个字,但是字字珠玑,好懂易记。父亲还对我解释道:诸葛亮在这封家书中,之所以开宗明义说“志当存高远”,就是因为一个人的志向是否高远,最终将决定他有没有作为。父亲虽然较早就离我远去,但他的这番教诲,我始终铭记在心。
我大学毕业后,先是分配到国有企业,后来调到机关工作,朝九晚五的职场生活虽说十分安逸,可我总感到生活缺乏一股激情。于是我报考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了国家部委工作。生活转了一大圈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依然在渴望一种更加充满挑战的生活。
幸运的是,我赶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好时代。特别是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就像石破天惊的巨雷,催生出中国每一寸土地的勃勃生机。那些年,打破“大锅饭”,告别“铁饭碗”,下海创业,实现自我价值,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在我的身边,几乎每一天都能听到这样的“故事”。在时代的感召下,我也坐不住了,决心跳出体制,去闯市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
辞职创业前的那几个晚上,我无数次独自徘徊在深夜的街头。父亲当年勉励我“志存高远”的谆谆话语似乎就在耳边,给了我很大的勇气。
从“志存高远”的战略设想起步
1997年,我在上海创立了奥盛集团。
创业之初,我为企业制定的第一个发展规划,就是要求从“志存高远”的战略设想起步,不要去吃别人嚼过的馍,要走自己的路。于是,奥盛集团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抱定了创新宗旨,从填补国内材料空白做起,立志在跨江越海的大型桥梁上架设起世界上最好的缆索。
奥盛的科研团队打破了国际上的技术垄断,依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中国第一条大跨径斜拉桥“南浦大桥”的跨江缆索做起,逐步走上全国各地的大桥,走上世界各国地标性的大型桥梁,使“奥盛缆索”成为了“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象征。
今天的奥盛集团已经是一家以桥梁缆索制造产业链为核心的高科技制造业集团,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中国制造行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
21年来,奥盛集团始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与世界桥梁工程的科技水平同步发展,并在多项新材料和新技术领域领先于国际水平。迄今为止,奥盛集团已获得重大科技成果13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拥有123项发明专利,获得詹天佑奖、鲁班奖等国家级质量奖82项。参建完成国内外的大型地标性工程120个,为全球800多座大桥提供了缆索结构。在英国皇家《桥梁》杂志的行业全球统计排名中,奥盛在全球特大型悬索桥、特大型斜拉桥缆索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51.2%和54%。
回首这一路坚忍不拔的砥砺奋斗,可以说,奥盛集团完美地实现了创业时确立的目标。这个成绩的取得,首先应归功于改革开放时代的恩赐。如果没有这20年来风起云涌的中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哪里有奥盛集团逐鹿天下市场的“用武之地”?
小时候读书,我只知道长江上有武汉大桥和南京大桥。如今,浩浩荡荡的长江水面上,处处有巍峨壮丽的跨江大桥,其中一半以上大桥上的缆索,都来自于奥盛。我们不仅参与建设了海峡跨径世界第一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还架设了被世人美誉为“云中漫步”的云南龙江大桥,在建设这座峡谷跨径世界第一的特大型桥梁缆索时,我们采用了一项全球创新的新技术——“主缆索股入鞍预成型技术”,使得整座桥梁的架设周期缩短了57天,一举创造了世界桥梁工程的新纪录,让全球同行惊叹不已。
从今后十年看,奥盛的订单是不愁的,但是市场总有饱和的那一天。我清醒地认识到,奥盛集团必须未雨绸缪,在企业经营最好的状态下,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和智慧,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升级版,对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力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今,奥盛集团旗下已经增添了两家新的高科技企业,都落户在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桃浦地区。一家是专注于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的企业,产品有“先天性心脏病封堵器系列、左心耳封堵器系统、二尖瓣修复系统”等,这些产品都是2017年tct大会上最受关注、最前沿的创新产品;另一家是制造多种航空发动机叶片的企业。这两家高科技企业,今后都将依托于奥盛材料研究所,在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弯道超车,整体实现奥盛集团在新时代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从大桥缆索“跨界”到“心脏医疗器械”,再“跨界”到“航空发动机叶片”,步子会不会迈得太大了呢?其实不然。因为从产品属性和工艺来讲,无论缆索、医疗器械还是叶片,都属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加工”的范畴,都是依托于奥盛材料研究所对材料和工艺的研发。从企业发展理念来讲,都贯彻了同一个“连接”理念:大桥缆索是“连接”陆上的两地距离,心脏医疗器械是“连接”人体内外的距离;叶片是“连接”地空之间的距离。我相信,成功的“连接”,就是新时代的创新,就能催生出新的生产力和新效率。
难忘的回眸瞬间在心中激荡
回顾21年来的创业历程,我有三个回眸瞬间,是终生难忘的,也时时在我的心中激荡。
第一个难忘的瞬间是在2013年,我来到美国旧金山的奥克兰海湾,抬头仰望凌空飞架的“奥克兰新海湾大桥”,那像彩虹般的越海缆索,就是奥盛制造的。我站在大桥下,亲眼目睹全球观光者都在仰望巍峨的大桥,许多人还翘着大拇指说“made in china”时,胸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奥克兰新海湾大桥是美国的新地标建筑,也是目前世界上投资量最大、技术要求最高、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的大桥。当初竞标时,全球桥梁工程界人士就说:谁拿下这个缆索工程,就等于摘下了全球大桥缆索的“桂冠”,获得了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奥盛花费了近8年的时间,一直在跟踪、谈判、投标这个项目。因为这座大桥地处地震带,所以美方提出的缆索技术指标非常苛刻,要有抗八级地震能力。全球能接这活的13家顶尖企业都去投标了,大家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但是最终能满足美方全部技术要求的,全球只有两家企业。在最后的“巅峰对决”中,奥盛集团旗下的浦江缆索公司依靠自身实力,一举夺标胜出。
在制造和施工过程中,我们拿出了独立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很多都是国际首创,获得了美国业主和舆论界的高度赞赏。美方聘请了40多位工程监理驻扎在工地,按照国际惯例,如果监理对任何一道程序或质量标准有不同看法时,就有权开一张“停工单”,召集施工方坐下来开会,统一意见后再开工。但在施工全过程中,浦江缆索没有“吃”过一张停工单,美国监理也不得不佩服浦江缆索的施工质量确实是一流的。奥盛的工程技术人员指挥美国工人,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交出了优异的答卷,质量完美度受到美方的高度评价,也奠定了浦江缆索在全球行业中的“领头羊”地位。
此刻,海风吹拂起我的思绪,让我不由地想起一百多年前的往事:当年无数远渡重洋的华工,就在这片土地上,被洋人驱赶着,如牛马般屈辱干活,很多人丧命于此。历史天空斗转星移,今天在技术含量相当高的大桥缆索领域,中国人挺起了胸膛,让我心中感慨不已。
第二个值得铭记的回眸瞬间,是在2016年的广东,当年的全球桥梁大会在此举行,我是大会的演讲嘉宾。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桥梁专家和学者,讲些什么呢?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首创以“吊”承力概念的李冰父子,想起了许多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华夏先贤们……于是,我与大家分享了一段自己多年来的思索:
面对大海大江、高山峻岭,人类自古以来就没有畏缩不前,很早就开始思考如何用智慧来突破大自然的阻碍。无论在南美洲的陡崖峭壁,还是在欧洲大陆的深山峡谷,都能看到早期人类用森林中的原始材料,做成承载重力的悬索,想办法渡河的遗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以文字记载“悬索吊桥”的国家。公元前285年,建造了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李冰父子,就在山路崎岖的四川建造了七座桥梁,其中就有一座以竹子为吊索的吊桥。此后,世界1000多年的造桥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领跑世界的铁索大桥史。譬如说,公元前50年,中国四川建成了长达百米的铁索桥,东汉时建成了澜沧江霁虹桥,三国时建成了澜沧江功果铁索桥,隋朝时建成了金沙江塔城关铁索桥,唐朝时建成了怀远铁索桥等等。
1665年,游遍天下的徐霞客写了名为《铁索桥记》的游记,法国传教士马天尼(martini)阅读后叹为观止。他于1667年回国后,撰写了《中国奇迹览胜》一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多次再版,西方这才知晓了以“吊”承力的中国“悬索”概念。世界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的研究证明,只有当这些书籍出版后,中国古人在造桥时以“吊”承力的“悬索”发明,才被西方认识和接受。
1915年,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德国设计师借助新材料的优势,在莱茵河上建造了世界第一座大跨度的自锚式悬索桥“科隆-迪兹桥”。从此,在科技创新力量的推动下,大跨度悬索桥以“吊”承力,成为人类征服大海、大江、大山“天堑”的利器。
反观20世纪的中国,这个创造了人类杰出智慧的东方古国,由于战乱导致制造业落后,在悬索桥的建造上,反而远远落后于西方。一直到20世纪后期,邓小平先生力挽狂澜,拨乱反正,中国才真正开始了民族复兴的“龙抬头”。中国古老的以“吊”承力的大智慧,这才化身为让世界惊奇的大桥缆索,开始续演以“吊”承力的神话。今天,无论是新建桥梁的数量还是质量,中国在新世纪的桥梁建设成就,都把世界桥梁的设计水平、科技成果、建设规模,大大推进了一步。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脚步是没有止境的。我相信,在新一代科技创新力量的推动下,更长、更大、更高的桥梁奇迹,将不断出现在世界上。
我的这个演讲,其实也是在阐述奥盛集团的历史情怀和企业精神。所以,我会时常想起这个瞬间。
第三个难忘的回眸是2017年,奥盛集团实质性地迈出了结构性调整的第一步,“跨界”到了“心脏医疗器械”和“航空发动机叶片”。在一次研讨奥盛集团的企业发展战略时,我说了一个“风筝”的故事。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扶摇直上万里长空”的风筝,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发明的。中华民族的代代杰出人物,都曾经为这个美丽的“风筝传奇”,奉献了自己的智慧。譬如,名匠鲁班为它改造了木质结构,大将韩信为它增加了竹哨音响,蔡伦造纸为它更换了材质,画家张择端更是把飞翔的风筝,画进了他的不朽名画《清明上河图》……
在我看来,风筝问世的那一刻,实际上就开启了人类“渴望飞翔”的追梦之旅。因为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美国国家博物馆中的一块牌子上就醒目地写着:“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
我创办奥盛时,曾经立下过“志存高远”的志向。21年过去,奥盛只是实现了一个“远”字,奥盛缆索架设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大型桥梁上,走向了遥远的远方。进入新时代的奥盛,要开始谱写一个“高”字,让科技的“风筝”高高飞翔,创造出一个新时代的“风筝传奇”。
奥盛集团在新时代的科技创新目标,就是要把“叶片”装进中国制造的航空发动机里,送到高高的苍穹去巡天;把微小的医疗器械“神器”送到人的心脏里,让患者的心脏依然可以强劲地跳动!
这两个科创方向,都代表了科技飞翔的“高度”。它们将与大桥缆索一起,组合成奥盛集团迈进新时代的“志存高远”的方阵。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们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60后一代人,虽然没有赶上改革开放初期“勇敢吃第一个螃蟹”的年月,但是我们赶上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好时代!
躬逢盛世,人生何其幸也!
我们一定要努力拼搏,不辜负这个“光荣与梦想”共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