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九游会平台

上海创宏创新技术精细化管理摘下“白玉兰”

信息来源: 解放日报  |  发布日期: 2019-03-11

滚滚长江东逝水,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人才辈出,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国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要求上海必须坚持以领头羊的姿态,奋勇向前,民营企业在上海改革再出发的征程上,也将注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历史角色。创新创业,不是一句口号,应该是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坚持。让我们听听这些先进典型的创业故事,分享创业经验,齐头并进,共话发展。


上海创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创增(右二)

1988年,张创增从广东汕头市不远千里奔赴上海打拼,一门心思想造大楼,还当过农民工。他没想到,30多年后,创业梦竟和上海的城市发展、百姓民生紧密相连。

一面是上海建筑行业的最高奖项“白玉兰”奖,一面是街道居民送来的锦旗,如此“好事”落到张创增创立的上海创宏建设集团身上。这家民企成立仅仅18年。“从零起步到2017年创收9.8亿元,我很意外也很满足。企业能够快速成长,是团队奋斗的成果,更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张创增说。

“只想干好一件事”

张创增说,自己碰上了“好时候”。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正值大规模建设时期。四处高耸的塔吊让他发现了建筑业的广阔前景。上海的建筑市场开放程度高,激烈的竞争没有吓退这位农家子弟:“我这辈子没离开过建筑行当,也只想干好这一件事。”

做工程是个专业活,仅凭年少时当过泥工、瓦工、水电工的“资历”远远不够。张创增索性住进工地,花了好几年观察和参与建筑施工的所有流程,又尝试以专业分包形式承建项目。一路走来,摸爬滚打,这才赚得“第一桶金”。

随着创宏越做越大,每年施工的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一些没有资质的施工团队带着资金找上门来想挂靠,都被张创增严厉拒绝,放弃了一些人眼中创收的“绝佳机会”。自觉创业不易的他,非常珍惜信誉和市场口碑。所有工程的管理者,都是自家的项目经理、工程师,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底线。

有人评价这么做“太保守”。就是这样一家“保守”的施工单位,从最初的三级资质到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集施工、设计、装饰、房地产开发为一体,工程项目走到了北京、河南、黑龙江、广东等地。

“变的是技术和管理方式”

上海的工程建设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每年都有许多先进设备、创新技术冒出来。“做我们这行没有舒适区,都是迎难而上求生存。”张创增深有体会。

近年来,上海一直在推广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赶时髦的创宏工程师花费不少精力培训学习,最终在长宁区39街坊住宅项目中用上了这门技术,把所有环节信息都整合到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里,避免出现工序颠倒和返工。以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也变了,如今每年几十个项目工地,每天都不厌其烦写施工日志,材料量、人数、进度记录得清清楚楚,确保高效、节约、安全可控。现代化管理模式终有收成,2017年,奉贤创宏产业园一个项目以高质量获评“白玉兰”奖项。

当城市精细化管理成为风尚,张创增的团队不甘落后。做旧住房修缮,难免尘土飞扬,但小区空间有限,洒水车很难作业。项目部想办法用脚踏三轮车安置水桶、排布水管,自制洒水车,不仅尘土少了,连车辆的噪音都没有了,获得周边居民的点赞。

“成长不怕烦恼”

在张创增看来,创宏的发展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最关键的是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从1984年起,上海试点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2017年,上海又出台《上海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放宽招标条件、简化招标流程,加大公开力度。创宏是受益者,和本地施工国企“pk”信心满满,以优质方案拿下了一批项目,包括新华路派出所项目、姚连生中学改造等。此外,又在上海承担了超百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旧住房修缮,是长宁区有能力从事住房修缮的唯一一家民营企业。

成长有“烦恼”,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问题,张创增最感触的是政府的全程帮扶。创宏注册在长宁区,区政府部门常跑过来调研发展情况。创宏就把旧住房修缮中遇到的施工难题反映给了区房管局,没想到很快就受理了。

“去年,上海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7条’,公司成长更不怕‘烦恼’了。”张创增还建议加大民营企业返税力度,并对民营企业家定期培训,让企业家能及时掌握各项政策和专业知识,增强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和素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