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两会期间,针对健身企业倒闭引发的恶劣影响,上海市政协工商联界别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健身领域预付卡消费的立法和监管手段的提案》。
提案认为,预付式消费模式和监管存在漏洞是上述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健身领域与预付式消费模式结合后所产生的预付比例及金额更高、履约周期更长等风险的扩张,其产生的社会问题已经远超预付式消费模式本身所能带来的优势。
提案称,尽管上海先后针对健身领域预付资金监管出台了相关规定,同时初步构建了合同示范文本,试图从司法层面进行引导规制,但在预付卡市场监管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法律体系不够完善。上海虽然出台了关于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但监管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相关条例并不完善清晰,比如对于冷静期制度形式期限、形式条件、法律后果、退费处理等尚未形成强制性规定,消费者的权益仍难获保障。
二是履约担保机制亟待完善。健身领域预付卡消费纠纷大多集中在涉及健身服务合同退出以及预付款退费问题。但从目前来看,针对健身领域预付卡消费的履约担保机制尚不完善,导致遭遇预付卡消费卡发行人跑路后,在司法审判中胜诉容易,实际执行难。
三是监管方式缺乏针对性。由于发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个体工商户数量相当庞大,目前在认定发卡企业的资格时,只是根据企业的注册资金来规定企业的发卡规模,没有明确规定预付卡的性质,缺乏合理性和严肃性,很容易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四是资金存管缺乏规范性。在执法过程中,大多数企业会规避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情况、发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规模、企业运营成本等关键信息,导致执法人员无法有效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无法制裁违法违规企业。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优化立法和监管手段,为消费者加上“安全阀”。
针对上述问题,提案建议:
一是完善健身领域预付卡消费冷静期制度。从合同上明确合理的冷静期期限,建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的预付卡消费冷静期时间“消费者支付预付卡十五日之内”,由于健身领域冷静期应当适用“十五日之内”的规定,同时,明确冷静期的限制适用条件、资金返还规则等等。以专门的条款来明确其强制性,对制度的具体规范予以明确。
二是细化健身领域预付卡消费监管规则。加强对健身行业经营者发行预付卡的主体资质,在工商登记时就将所有健身领域的经营者纳入监管范围,并对其中需要发行预付卡的适用更高标准。依托现有的单用途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或者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监管。在监管平台推广发展过程中,尽量简化对接流程,便于经营者快速了解,辅以强制性手段,要求发行预付卡的经营者必须进行信息对接,发挥平台真正效用。
三是加强健身领域预付卡资金风控管理。规范资金存管制度,鼓励引导商业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履约保险合同,若发卡企业存在经营异常、资金链断裂、倒闭等情况时,需通过企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对消费者赔偿,避免消费者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制定企业动态保证金制度,既能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能盘活企业资金。设定警戒线,严格杜绝企业超额提款,并与银行建立账户信息共享机制,让存管资金在企业发生兑付困难时发挥补偿作用。
四是建立第三方资金划拨机制。建立第三方资金划拨机制,或是健身领域预付式消费的最优选项。消费者支付某一预付服务后,预付款不会直接进入经营者账户,而是引入特定机构作为第三方对预付资金进行短期代为监管。在消费者进行消费后,该部分金额便会划拨至经营者账户,帮助经营者实现资金周转。这样既不会造成闲置资金的浪费,又可以有效控制经营者对预付款的随意处分,一旦出现经营不善引发倒闭或“跑路”,第三方账户中尚存的预付款便会退还消费者,免除消费者后顾之忧。